諸多的華人企業(yè)家中,從事海運的可謂少之又少,畢竟中國不是海的國度,在陸地上生長出來的人,喜歡土地那種厚實、安穩(wěn)的感覺,提到大海,第一個感覺就是波詭云譎,難以捉摸,本來商海就更變化莫測了,更何況是海上商戰(zhàn),其中的變數誰也無法預料,有“人和”已經難能可貴,更何況還得看老天的臉色,可是竟真的有這樣的冒險家、這樣的成功者!
第一代世界船王:包玉剛
包玉剛(1918~1991) 名起然,浙江寧波人。世界上擁有10億美元以上資產的12位華人富豪之一。世人公推的華人世界船王,1978年,包玉剛的海上王國達到了頂峰,穩(wěn)坐世界十大船王的第一把交椅,香港十大財團之一,創(chuàng)立了“環(huán)球航運集團”。第一個進入英資匯豐銀行的華人董事,1976年,他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他熱情支持祖國建設,除捐獻巨資為家鄉(xiāng)興建兆龍學校、中興中學、寧波大學外,還建造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設立包兆龍、包玉剛留學生獎學金等。
從陸地到海洋
1918年,包玉剛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包兆龍是一個商人,常年在漢口經商。盡管他事務繁忙,但卻對子女非常嚴格。由于家庭還算富裕,他決定讓子女接受當地最好的教育。
寧波地處東海之濱,是浙江省最大的港口城市,是鴉片戰(zhàn)爭后“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有著悠久的商業(yè)傳統(tǒng),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商幫——寧波幫。包玉剛家所在的村落,離海不遠,但自從跟其父到鎮(zhèn)海后,他念念不忘那無邊的大海和海上的商船,他上學時最喜歡的就是去看海,去看船,在這里,他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時光。
13歲那年,父親送他到上海求學。到上海不久他就一頭扎進吳淞船舶學校學起了船舶??箲?zhàn)爆發(fā)后,他輾轉到了重慶。在這里,他沒有按照父親的意愿繼續(xù)進大學深造,而是自做主張跑到一家銀行當了一名小職員。
1938年,包玉剛來到上海,在中央信托局保險部工作,憑著自己的努力和在銀行里積累的經驗,在7年短短的時間里,他就從普通職員升到了衡陽銀行經理、重慶分行經理,直到最后的上海市銀行副總經理,前面的路途可謂一帆風順。但在這時,他卻辭職了,因為在這個方面沒有興趣,親友對此都迷惑不解。
1949年初,包玉剛與父親一起攜著數十萬元的積蓄,到香港另闖天下。開始的時候做些小生意,積累了點錢,但接下來干什么呢?包玉剛想起了童年對海的向往,于是提出了海運的主意。母親勸他,“行船跑馬三分險”,搞海運等于把全部資產都當成賭注,稍有不慎,就會破產,父親認為,香港的航運業(yè)已經十分發(fā)達,競爭相當激烈,而包玉剛對航運完全是門外漢,憑什么經營航運?但包玉剛主意已定,矢志在海洋運輸業(yè)謀求發(fā)展。他一面繼續(xù)做好父親和其他家庭成員的說服工作,一面四出了解有關船舶和航運的情況,認真研讀有關航運和船舶方面的書籍。
包玉剛終于可以一圓自己的海上之夢了!雖然這個路程十分艱難,而當時他已經37歲了。開始的時候,資金不夠,在朋友的協(xié)助下,籌集了70多萬美元,包玉剛專程到英國買回了一艘以燒煤為動力的舊貨船,這艘船已經使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噸。雖然這艘船很破,但包玉剛卻像得了稀世珍寶一樣,請人將它整修油漆一新,并取名叫“金安”,這艘船就是事業(yè)的開始。1955年,包玉剛成立了“環(huán)球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并與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談妥,將“金安號”轉租給這家公司,從印度運煤到日本,采取長期出租的方式。
這是一個冒險的決策,因為當時世界各國經營航運業(yè)的人,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短期出租方式,也就是每跑一個航程,就同租用船只的人結算一次。這樣不但收費標準高,而且隨時可以提高運價。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美國船王路德威克,以及老一代香港船王董浩云,都是這樣做的??墒前駝偱c他們都不一樣,他出人意料地采取了長期出租的經營方式,把自己的船為期3年、5年甚至10年地租給別人,租用者按月交納租金,但租金標準卻要低得多。許多人都在嗤笑這個不自量力,不懂規(guī)矩的小孩子,但包玉剛自有他的打算,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彼\求的是長期則穩(wěn)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而短期出租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事實上,就是這種穩(wěn)扎穩(wěn)打的方式讓包玉剛區(qū)別于其他的船主,最后坐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
世界船王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包玉剛在經營方式上選擇長期出租的同時,也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在銀行干事的經驗讓他明白資金對一個企業(yè)的重要性,要使自己的航運事業(yè)迅速發(fā)展,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須得到銀行的支持。于是,包玉剛到處奔走,積極尋找門徑。他找到了早年搞進出口貿易時結交的朋友——香港匯豐銀行的高級職員桑達士。眾所周知,香港英資匯豐銀行是香港金融界的巨頭,是100年來香港資金最雄厚的銀行。
憑著自己流利的英語和嫻熟的業(yè)務,1956年,包玉剛以一艘船向匯豐銀行承作抵押借款,得到桑達士的同意,取得了一小筆貸款。稍后,包玉剛得到一個用100萬美元買一艘7200噸船的機會,而且也找到了租主了,可是沒有錢,買不下船,怎么辦?于是包玉剛向桑達士貸款100萬美元,100萬美元!在當時絕對不是小數目,桑達士認為包玉剛簡直是開玩笑,一無資金,二無保證金,萬一賠了怎么辦,但是包玉剛利用租船人迫切心情,竟然真的弄來了一張75萬美元的“信用狀”,桑達士對這個年輕人的毅力算是徹底折服了,他同意貸款給包玉剛。這次“空對空”的勝利,是包玉剛與匯豐銀行建立借貸關系的開始。在后來的無數次借貸合作中,他以誠信為本,取得了銀行的信任和支持,使自己事業(yè)的發(fā)展有了一個雄厚的資金來源。后來,包玉剛作為“亞洲第一人”榮任匯豐銀行董事。
1956年,埃以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蘇伊士運河關閉,貨物積壓嚴重,海運業(yè)務十分興旺,別人勸包玉剛趁此機會大賺一筆。但獨具慧眼的包玉剛仍然按照舊的租金為東南亞的老雇主運貨,以避免與實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競爭。果然,十幾年后,埃以休戰(zhàn),西方大批商船無事可干,還要耗費驚人的費用去維修、管理。而包玉剛的船仍然穩(wěn)扎穩(wěn)打地立足于東南亞,業(yè)務蒸蒸日上。
60年代初期,包玉剛想把他的租船業(yè)務擴展到英美石油公司,雖然這些大公司把價格壓得很低,但因為時間長,看起來好像很吃虧,其實中間有著很大利潤,就這樣,包玉剛穩(wěn)中求勝,在海運這個充滿風險的行業(yè)中脫穎而出。
有了雄厚的資金來源,有了良好的經營方式,環(huán)球公司的船隊迅速壯大,1974年,聞名世界的希臘船王奧納西斯在美國曾拜訪了包玉剛,風趣地對他說:“搞船隊雖然我比你早,但與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1980年,環(huán)球達到巔峰,船數達到200多艘,總噸位達2000萬噸。國外報紙上都以大量篇幅介紹包玉剛,用的標題是《比奧納西斯和尼亞科斯都大——香港包爵士》。第二年,包玉剛的船隊總噸位達到2100萬噸,比美國和蘇聯(lián)的國家所屬船隊的總噸位還要大,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船王”!
棄舟登陸
在海洋上,包玉剛成就了自己的事業(yè),但他并不滿足,70年代,他決定逐步把重心轉移到陸地上來。將賺得的部分財產投資于越來越紅火的房地產業(yè),兼營酒店和交通運輸。為了在陸上也能取得海上那樣輝煌的成就,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誠一起,和英國資本集團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斗爭,這就是著名的“九龍倉”之戰(zhàn)。
在當時,“九龍倉”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主力,也是香港最大的英資企業(yè)集團之一。在李嘉誠的幫助下,包玉剛暗中購入了大量“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包玉剛屬下的隆豐國際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約30%的“九龍倉”股票。而怡和財團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約20%的“九龍倉”股票,形勢對怡和財團明顯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氣勢洶洶地調動了大批資金,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想把包玉剛從“九龍倉”中擠出去。包玉剛面對強敵,沉著應戰(zhàn),奇跡般地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只花了兩個小時,便使“九龍倉”股份增加到49%,徹底控制了這個企業(yè)。一向看不起華人資本的置地公司,不僅沒有爭得“九龍倉”,還傷了自己的元氣。
1985年,包玉剛又以5億新加坡幣奪得英資集團會德豐股權,成為繼李嘉誠入主和記黃埔之后,奪得英資四大洋行的第二個香港人。1986年,包玉剛又一舉收購香港另一個發(fā)鈔銀行渣打銀行14.5%的股份,成為該行最大的個人股東。船王“棄舟登陸”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奇跡!
至此,包玉剛的海上王朝和陸地王國都達到了頂峰。他的財富也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經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我不愿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于不知所措而引起心臟停止跳動。”
但是有多大的成功,就會付出多大的辛苦,同一切成功的人一樣,包玉剛之所以能夠稱王于海上,是因為他刻苦鉆研、勤奮不已,有極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海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千頭萬緒的航運經營知識。包玉剛又是半路出家,怎么就變成了專家,包玉剛的回答很簡單:“看看書嘛!”僅僅幾個字,看似輕描淡寫,寓意卻是十分深刻的。包玉剛好學不倦是出了名的,就是靠這種精神,永不疲倦,永不停滯,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香港現在擁有船舶450多萬噸,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航運中心之一,而這些發(fā)展是與包玉剛對航運事業(yè)的貢獻分不開的。由于他在國際船運中的地位,他受到各國首腦和大企業(yè)家的關注和贊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封他為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tǒng)、巴西總統(tǒng)、日本天皇都曾授予他高級勛章。這是世界上任何大企業(yè)家都未曾獲得過的殊榮。英國前首相希思曾特地邀請他到別墅赴宴,詳細詢問他的經營方法。1981年,美國總統(tǒng)里根舉行就職典禮時,特邀包玉剛作為貴賓參加。他的電話可直通白宮,隨時可與美國總統(tǒng)對話。
盡管這樣,他卻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一個勤儉節(jié)約的人,他從來不允許自己和親屬的生活過分奢侈。他每年只準許家屬在夏威夷度假10天,他的女兒們一次只能買一雙鞋,他從不讓孩子參加香港“富翁環(huán)球游覽團”……他一直遵循著父親的教誨:“腳踏實地地工作,平易近人地待人,身體力行地做事。”
1991年9月23日,包玉剛因病在家中逝世,享年73歲。引起了世界巨大轟動,他的死去,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包玉剛有四個女兒:陪慶、陪容、陪麗、陪慧,現在都和女婿一起掌管著各自的事業(yè)。
大女婿蘇海文:加冕第二代“世界船王”
包玉剛航運生意繼承人———大女婿赫爾墨特·蘇海文在上海宣布,環(huán)球航運已成功控股挪威航運業(yè)老大本格森集團(Bergesen)。環(huán)球航運集團船隊由此增加108艘,總載重量近2200萬噸。而據環(huán)球航運駐內地首席代表宦國棟透露,這已經是目前世界上總噸位最大的航運公司,蘇海文也當之無愧地被加冕成為新“世界船王”。而據了解,此前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班輪公司馬士基,只不過是世界集裝箱運輸界的老大,總噸位僅1000萬噸。
“世上新人趕舊人”,目前“新船王”的運力,甚至已經超越了“老船王”包玉剛巔峰時期2100 萬噸的規(guī)模。除總噸位刷新記錄以外,這次并購金額創(chuàng)下航運史上并購之最。環(huán)球航運駐內地首席代表宦國棟指出,蘇海文家族本次收購出價并非媒體所稱4.063億美元,而是近14億美元,折合港幣約110億。這一金額遠超1999年的那次“世紀并購”。1999年,馬士基航運的母公司A.P莫勒集團購買了海陸的國際班輪業(yè)務及相關的18個碼頭,斥資不過8億美元。
本次收購可謂是“雙劍合璧”之作,此前環(huán)球航運是全球最大石油運輸商,總載重量900萬噸,本格森則是全球最大液化氣、天然氣運輸商,總載重量1230萬噸。而新環(huán)球航運已將主業(yè)定位于石油、液化氣、天然氣、礦石、煤等能源運輸業(yè)務。其實早在一年前環(huán)球航運已為本次收購做好準備。去年4月,蘇海文即購買本格森一成多股份,本月則從其集團兩主席中再購44.3%的股份,從而一舉控股本格森。蘇海文在上海時還透露,將繼續(xù)收購本格森剩余股份。
如此巨額收購,環(huán)球航運之財務壓力有多大?蘇海文聲稱,目前沒有資金上的壓力。但據宦國棟介紹,“這么大筆的資金投入,還是有一定壓力的。”據了解,本次收購的主要財務顧問是匯豐銀行,匯豐提供了部分財力支持,而蘇海文是匯豐銀行董事。蘇海文還表示,另一部分資金來源于環(huán)球航運自身之收入。
收購行動意在開拓內地市場
蘇海文在上海同時宣布,環(huán)球航運在內地惟一一家辦事處正式成立。蘇海文很爽快地承認:“這一重大收購與我們進入中國市場有聯(lián)系。因為本格森的特長是液化天然氣運輸,而這連同石油運輸恰恰是環(huán)球航運集團未來開拓中國市場的重點領域。中國市場戰(zhàn)略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此次收購決定。”
自1984年以來,環(huán)球航運與內地市場久違已20年。而本次的進入策略,與環(huán)球航運當年頗具相似之處,就是向國內船廠訂購新船。此前已有媒體認為,此舉為政府公關策略,宦國棟對這類評論不置可否。
宦國棟只是透露,“雖然造多少新船還要視具體項目再定,但我們已經著眼于內地船廠?!被聦鹊卮瑥S的情況如數家珍,并表示內地已為伊朗造過5艘VLCC(巨型油輪),其中一艘交付使用已一年,目前沒有任何技術上的問題,所以內地船廠的技術沒有問題。
據稱,國內三大石油巨頭均為環(huán)球航運客戶,而環(huán)球航運內地辦事處將為這三家客戶提供更到位的服務,蘇海文還預測,僅需5年左右,內地原油進口就將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
但新成立的內地辦事處只有三個人,所做的也僅僅是搜集市場信息?!坝行┟襟w說我們要參與廣東—澳大利亞LNG項目也不客觀,事實上我們還沒跟那邊接觸過?!碧K海文回復記者書面采訪時,還表示暫不會增加上海的員工,也不會在內地其他城市開設新的辦事處。
但蘇海文已表示希望將本格森的LNG(液化天然氣)業(yè)務嫁接至內地市場。盡管LNG業(yè)務是技術和資金雙密集型的業(yè)務,但從去年開始,招商局和中遠已紛紛開展此項業(yè)務,并拿下2005年后澳大利亞—深圳每年330萬噸的LNG業(yè)務。而本格森的LNG業(yè)務目前仍集中在非洲和歐洲。環(huán)球航運刷新歷史的這次并購要在內地市場獲得回報,這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第三代船王:蘇包文剛
在父親廣博的事業(yè)展望下,蘇包文剛為環(huán)球輪船天然氣的發(fā)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力。
以噸位計算,環(huán)球航運集團(BW Group)是全球最大的船東之一,其旗下的環(huán)球輪船液化氣公司(BW Gas)正在蘇包文剛的引領下拓展市場,以呼應自己不走老路的承諾,同時表明他并不僅僅是運輸和能源行業(yè)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自1999年進入公司,41歲蘇包文剛履行了作為家族一員的責任。但只要父親蘇海文仍活躍于業(yè)內,他就會被視為航運界權勢集團的下一代成員。
可惜的是,當《勞氏日報》聯(lián)系采訪時,他正在出差。不過人們早已對他和他的公司所付出的努力有所了解并欣賞有加。
例如,公司的業(yè)務擴張策略精明謹慎。去年12月,與國際能源控股共同成立合資企業(yè)并在加勒比地區(qū)的多米尼加共和國東南沿海建起一座液化天然氣站,為環(huán)球輪船天然氣自營的13艘液化天然氣船隊提供貨物運輸業(yè)務。
公司稱之為將天然氣帶到多米尼加共和國的“全方位物流解決方案”。
蘇包文剛先生對這種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并不陌生。此前的再融資計劃也曾涉及通過抵押公司的油輪船隊來獲得更加靈活的融資。
這些決策已經遠遠證明了除學術聲譽以外,他的專業(yè)能力更是無可挑剔,此外,他有能力提高環(huán)球輪船液化氣的行業(yè)影響力。
在大多數國家的發(fā)展議程中,天然氣在能源組合中越來越重要。所以BW Gas和它的首席執(zhí)行官一樣,都處在最好的發(fā)展階段。